系统理论专业 System Theory (学科/专业代码:071101) 【专业简介】 系统科学主要研究的是系统的一般属性和运动规律,研究系统演化、转化、协同和控制的一般规律,包括系统间复杂关系的形成法则,结构和功能。系统理论就是研究这些规律的基本理论。系统理论硕士点于2005年获准设立。该学科源于数学学科,而数学学科已有近60年办学历史,硕士研究生有30余年的培养经验。系统理论现隶属于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它主要研究现代系统科学中的数学理论、方法和工具,是一门应用极其广泛的新兴交叉学科(覆盖包括数学、计算机、物理、管理科学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学位点以应用数学学科为支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现有教授7人(其中4人为特聘教授)、副教授2人,其中博士5人。近5年来,该学术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出版了多部专著与教材,在学术界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并已与美、英、法、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 主要研究方向有孤立子与可积系统、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复杂网络系统等。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 具有扎实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系统科学方面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对所学专业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尤其是要求具有阅读外文文献、撰写外文学术论文的能力。 4. 具有独立进行学习和创新研究的能力,有一定的建模分析及模型计算结果分析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符号、数值计算。 5. 能有效地运用应用数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生产或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毕业后能从事与数学、应用数学及系统分析集成、系统科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习方式与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学制为3年(前3学期完成学位公共课、学科平台课、学科方向课和方向选修课、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同时完成必修环节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等工作,后3学期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特别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招生对象 本学科招收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数学及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及具有国家承认的数学及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四、培养方式/教学方式 1.研究生实行导师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联合培养模式,平时研究生主要参加所属导师组的学术讨论与日常活动,也可以参与相近学科方向导师的学术问题讨论,学生也可以选择同一学科其他导师的方向进行学术研究并进行毕业论文撰写。 2.各课程的教学主要以专题形式进行,采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自学式、学生讲授老师评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手段采用传统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形式。 3.科研训练的形式和途径主要是阅读相关方向的文献资料,掌握研究方法与学科前沿动向,然后提出未解决的问题与导师进行讨论,并开展研究。在学期间原则上要求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 4.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必须有三个月左右的教学辅导(批改作业、答疑、辅导实验等)。 五、培养环节(新增) 参见《浙江师范大学关于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的说明》。 六、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 1.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简介(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 1 | 孤立子与可积系统(Soliton and integrable system) | 研究非线性数学物理方程的孤子解和其它有意义的精确解,讨论孤子系统丰富的可积系统代数性质和实际应用,同时研究计算机符号计算在孤子方程中的应用。
| 2 | 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Nonlinear dynamics and control) | 非线性动力学主要研究动态系统的复杂动力学响应、工程系统中的非线性动力学、分叉和混沌理论、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 3 | 复杂网络系统(Complex net system) | 主要研究图与网络的结构性质、连通性、可靠性、优化算法及复杂性等问题。试图应用该方向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4 | 动力系统及其应用(Dynamics system and applications) | 该方向所涉及的系统形式通常是微分方程、映射迭代或动态网络系统等,主要研究系统相空间中解轨道的极限性质与系统的拓扑结构的关系、轨道及相空间结构在扰动下的不变性与突变性以及相关的控制问题。 |
2.课程设置 详细见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计划表。 七、科研能力与水平 1. 独立查阅国内外科技文献,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2. 能够对文献综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逻辑归纳并有所提炼和升华。 3. 能够独立的进行研究设计和思考,具备基本的调查方法和研究问题能力,并且能够提出一些相对成熟的看法和观点。 4.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开始前,应该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和第一单位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或录用)论文至少1篇。 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 选题有较强的理论价值或实际应用前景;立论正确,论据充分,方法科学,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内容适当。 2. 能够准确地归纳和描述论文选题(研究方向)所涉及的必备的基础理论、前沿成果和研究动态;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能够体现本研究方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有较大创新;能够反映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 3. 字数达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3~5万字),参考文献不能少于30篇(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能虚心接受导师或导师组的意见进行修改。 九、须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 一、必读书目: [1] John Doyle, Bruce Francis, Allen Tannenbaum. Feedback Control Theor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90. [2] Stephen Boyd et al.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in Systems and Control Theory. Philadelphia 1994. [3] 冯纯伯,费树岷.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4] 邹伯敏,自动控制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 陈登远,孤子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 李翊神, 孤子与可积系统,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7] 谷超豪等,孤立子理论与应用,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8] M. J. Ablowitz and P. A. Clarkson,Solitons,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 and inverse scatter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2.选读书目(可根据研究方向编排选读书目) [1] 方崇智, 萧德云. 过程辨识.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2] 蔡自兴,智能控制-基础与应用.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3] 郭尚来,随机控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 范恩贵,可积系统与计算机代数,科学出版社,2004。 [5] 李志斌,非线性数学物理方程的行波解,科学出版社,2006. [6] 谷超豪等,孤立子Darboux变换及其几何应用,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 马知恩等,常微分方程定性与稳定性方法,科学出版社,2001年. [8] 罗定军、张祥、董梅芳,动力系统的定性与分支理论,科学出版社,2001. [9] 陈绥阳等,动力系统基础及其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 [10] Arnold,V.I., Dynamical Systems III, Springer-Verlag,1988. [11] Guckenheimer,J. and Holmes,P.J.,Nonlinear Oscillations, Dynamical Systems,and Bifurcations of Vector Fields, Springer-Verlag,1983. [12] 克拉克-罗宾逊, 动力系统导论(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3] 程崇庆、孙义燧,哈密顿系统中的有序和无序运动,1996,上海科技出版社. [14] 王光瑞、于熙龄、陈式刚,混沌的控制、同步与利用,国防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5] 陈关荣、吕金虎,Lorenz系统与混沌控制,科学出版社,2003. [16] 杨晓松,Hamilton系统的拓扑理论,200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7] 龙以明,哈密顿系统的指标理论及其应用,1993,科学出版社. [18] 李继彬、赵晓华、刘正荣,广义哈密顿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999. [19] 蒋尔雄,赵风光,苏仰锋, 数值逼近(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0] 李荣华,刘播,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1] 谷超豪, 李大潜等编,数学物理方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2]R.E.Miller. Optimization-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Wiley-IntersciencePublication, 2000. [23] P.J.Camerron. Combinatorics-Topics,Techniques and Algorithms.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94. [24] D.B.West. Introduction to Graph Theory. Prentice –Hall Inc, 1996. [25] B.Jensen and G. Gutin. Digraphs:Theory,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Verlag, 2001. 3.期刊 [1] 自动化学报. 双月刊.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2] 控制与决策. 月刊. 东北大学. [3] 控制理论与应用. 双月刊.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4]. IEEE Transation on Automatic Control.. IEEE [5].应用数学学报,月刊, 中国科学院 [6] 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月刊. [7]数学学报,月刊, 中国科学院 [8]数学年刊, 月刊, 复旦大学 [9]数学物理学报,月刊,中国科学院 [10]系统科学与数学,月刊, 中国科学院 [11]应用数学和力学,月刊, 力学协会 [1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月刊, 系统理论协会 [13]中国管理科学,月刊,中国科学院 [14高校应用数学学报(中、英文版),月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15] J.Math.Phys. ,月刊,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16]J. Phys. A:Math.and General, 月刊, 英国皇家物理学会 [17]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 月刊,Elsevier Ltd [18]Chinese Physics Letters. 月刊,中国物理学会 [19]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月刊,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 [20] Physics Letter A,Elsevier Ltd [21]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 Ser. B. Elservier Science, Canada. [22] Combinatorics. Springer-Verlag, Hungary. [23] Journal of Graph Theory.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s, USA. [24] European Journal of Combinatorics. Elservier Science, France. [25] Discrete Mathematics. Elservier Science, USA.
系统理论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课程计划表 (系统代码:071101)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位课程 | 学位 公共 课 (7学分) | 10345021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考试 | 必修 | 10345021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2 | 考试 | 理科指定选修 | 1034502105 | 英语会话 | 2 | 36 | 1或2 | 考试 | 必修 | 1034502106 | 英语阅读与写作 | 2 | 36 | 2或1 | 考试 | 按条件分层次修读,限修1门 | 1034502107 | 国际学术交流英语 | 考试 | 1034502151 | 中国社会概况 | 1 | 18 | 1 | 考试 | 留学生必修 | 1034502152 | 中国文化 | 2 | 36 | 2 | 考试 | 1034502153 | 高级汉语阅读 | 2 | 36 | 1 | 考试 | 1034502154 | 高级汉语写作 | 2 | 36 | 2 | 考试 | 学科 平台 课 (6学分) | 0711012203 | 代数学 | 3 | 54 | 1 | 考试 | 必修2门 | 0711012201 | 泛函分析 | 3 | 54 | 1 | 考试 | 0711012205 | 运筹学 | 3 | 54 | 1 | 考试 | 0711012204 | 概率论 | 3 | 54 | 1 | 考试 | 学位 专业 课 (6学分) | 0711012302 | 孤立子理论 | 3 | 54 | 1 | 考试 | 必修2门 | 0711012303 | 多元统计分析 | 3 | 54 | 2 | 考试 | 0711012304 | 非线性方程数值解法 | 3 | 54 | 2 | 考试 | 0711012305 | 非线性振动 | 3 | 54 | 1 | 考试 | 非学位课程 | 专业 选修 课 (6学分) | 0711012501 | 数学建模与符号计算 | 3 | 54 | 1 | 考查 | 至少修3门 | 0711012505 | 可积系统 | 2 | 36 | 2 | 考查 | 0711012506 | 李代数与对称 | 3 | 54 | 2 | 考查 | 0711012507 | 潘勒卫分析 | 3 | 54 | 2 | 考查 | 0711012525 | 分支与混沌 | 3 | 54 | 2 | 考查 | 0711012526 | 同伦方法 | 3 | 54 | 2 | 考查 | 0711012515 | 超图 | 2 | 36 | 2 | 考查 | 0711012504 | 图论基础 | 3 | 54 | 2 | 考查 | 0711012502 | 应用偏微分方程 | 3 | 54 | 3 | 考查 | 0711012508 | 离散动力系统 | 3 | 54 | 3 | 考查 | 0711012509 | 哈密顿系统理论及应用 | 2 | 36 | 3 | 考查 | 0711012510 | 神经网络动力学 | 2 | 36 | 2 | 考查 | 0711012503 | 微分动力系统基础 | 3 | 54 | 2 | 考查 | 0711012516 | 线性系统理论 | 3 | 54 | 1 | 考查 | 0711012518 | 系统辩识 | 2 | 36 | 3 | 考查 | 0711012520 | 最优控制 | 2 | 36 | 3 | 考查 | 0711012522 | 系统优化 | 3 | 54 | 3 | 考查 | 跨学 科选 修课 |
| 按“浙江师范大学跨学科选修课程汇总表”中修读 | 2或3 |
| 2或3 |
| 至少修1门,2学分 | 公共选修课 | 1304502199 | 研究生公共体育 | 1 | 18 | 1-3 | 考查 | 选修 | 必修 环节 | 1034502801 | 专业实践(累计时间在三个月以上) | 2 |
| 4或5 |
| 2学分 | 1034502802 |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讲座及学术研讨10次,且作学术报告2次) | 1 |
| 1-6 |
| 1学分 | 1034502803 | 本科课程助教 | 1 |
| 3-4 |
| 仅限中国学生,1学分 | 补修 课程 |
|
|
|
| 1或2 | 考查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
|
|
|
| 1或2 | 考查 | 应修总学分 | 不低于31学分(留学生至少30学分) |
|